矗立在二沙岛珠江边的星海音乐厅诞生于1998年,以高达2.5亿的投资,独特的三角型双曲抛物面造型成为当时的广州文化新地标。演出大厅的音场声效温暖人心,至今独步国内顶级音乐场馆,得到无数中外音乐家的热情赞赏。
▲星海音乐厅夜景 ©扉建筑
当时为迎接15周年华诞,我们接到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用300万的预算,40天的现场施工期,完成星海音乐厅公区的改造。我们在此次设计中提出了两个关键词:“减法”和“Artecture”——把艺术与建筑融为一体。
现状在过去15年历经增改,地面有两种不同色彩的石材和铺装风格。从楼梯到二楼,栏杆也有多种不同做法。经过权衡,我们决定采用“减法”的方式,只改造对大堂整体视觉影响最突出的部分——地面和栏杆。然而只是通过减法达到统一和谐是不足够体现一个音乐殿堂的艺术气质的,要像诗那样——简洁但不简单。于是带出第二个构想“Artecture”——把音乐融入建筑,用建筑表达音乐。
▲星海音乐厅室内改造前后对比 ©扉建筑
▲大堂 ©扉建筑
面朝奔流的珠江水犹如流淌的音乐,方案用一段从东梯至西梯长达86米的大弧线把原本被柱子分成十几段形色各异的栏杆统一起来。由原木组成的栏杆每一层都按五线谱划分,垫层设计成琴弦的支架。整组木构在工厂完成加工制作再到现场组装,终于实现了35天完成施工的奇迹。色泽柔润的樱桃木构筑了一道舞动的雕塑,温暖的质感反应了音乐厅最广受赞誉的音色。起伏的曲线犹如乐曲,时而高亢时而细诉;又似江水,时而奔腾时而静淌。音乐与空间共鸣,艺术与建筑同体。
▲五线谱栏杆与墙面 ©扉建筑
▲弧线就像流淌的音乐 ©扉建筑
▲细节 ©扉建筑
▲细节 ©扉建筑
如果说这道充满雕塑感的艺术长廊是不会被忽略的山,那么地面铺装的设计则是润物细无声的水。作为一个改造项目,若只是重建,而没有对过去的延续,没有对存在的尊重,则不能达到真正的融合。音乐厅15年来带给市民最深印象的是外观如同架起的钢琴的三角型造型,整个大堂平面则是由弧线构形。河水,再次给予我们灵感。犹如声波一样扩散的三组涟漪交织出一张网,每个网眼都是由三条弧线组成的类三角型。
▲星海音乐厅大堂 ©扉建筑
▲星海音乐厅大堂 ©扉建筑
相对于原本的正方形铺装,新的设计对加工技术要求甚高,每个交接口都是六个带弧线的角,必须电脑切割才可完成。犹如河畔沙滩的冲积岩铺就的地面,在“涟漪”图形的作用下产生视觉放大作用,使整个大堂更宽广开怀。揉合了三角型与弧线,河滩与声浪,地面的铺装把场所、建筑、文化特性都联系在一起。新中带旧、你中有我,成为整个改造中最不起眼但最不可或缺的和音。
▲大堂地面铺装图 ©扉建筑
▲地面铺装细节 ©扉建筑
为配合空间改造,我们同时设计了导向系统及标识。灵感来自音乐的起源——空腔的共鸣。所有字体都由不锈钢小管组成,颜色正如与音乐厅的镇馆之宝——捷克管风琴暗暗契合。立体悬吊的字体被切割成楔形,侧看如同排箫,也像管风琴。有别一般公共场所的铝制指示牌,为配合音乐厅的温暖质感,哑光不锈钢的标识以原木板为底,明了的搭配回应了新建的木制雕塑长廊。
▲标识系统 ©扉建筑
▲标识系统 ©扉建筑
有形的建筑展现的是无形的思想。减法,让我们不破也能立,顺势而为的改造也可以有所作为;Artecture,让建筑与艺术同体,建筑不只是功能,艺术也可以不止是装饰。
项目名称:星海音乐厅大堂系列改造
项目状态:建成
项目地点:广州市二沙岛晴波路33号
面积:11174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2-2013
竣工时间:2013.09
主创建筑师:米笑
业主:广东星海音乐厅
上一篇:艺术之用—保利北京公共艺术实践
下一篇:海珠湿地科普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