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万花筒
米笑,装置,2020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改变了生活方式。家原本是最私享的空间,如今要同时承载工作、育儿、社交、运动等等功能。于是,为了在家实现多样化的功能,个体的创造力被激发了。
围绕这个从私享到共享的话题,2月22日,何志森、bEn李伟斌、关鸣、刘琼雄,还有我,几位好朋友一起发起了名为“回家”的全民创作征集。大量的投稿展示了许多以创造性的思维拓展家的功能与定义的有趣案例。比家更大的维度是社区,住在高楼大厦的居民因为疫情开始相互了解、认识。我们决定在上海8号桥创意园举办首个线下展,不仅展出那些把家变成美术馆的创意,也尝试通过展览让社区里的人产生更多的连接。
扉美术馆一贯的策展理念是“无处不是美术馆”。馆长何志森觉得艺术不应该脱离生活后被关在白盒子里。于是,他和每一位特邀参展人讨论如何因地制宜,让作品同场地产生对话。他提出把厕所、楼梯底、垃圾场这些让人嫌弃的地方变成展厅,并通过作品的存在让社区及社区外的人产生更多的联系。
何志森老师想把垃圾场的场地交给参展人们去创作,但是因为垃圾场脏乱差等原因,没有人的作品能跟垃圾场产生关联,甚至连园区的物业工作人员都建议策展团队不要在垃圾场附近搞。最后Jason老师决定「内部消化」,让我来接这个最棘手的创作。
疫情期间宅在家,每天傍晚到楼下集中收集点倒垃圾成了高危活动,所以我都不让父母去,我自己去。然而环卫工人没有一天停止过工作。看看设计和艺术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做点什么吧。
怎样才能把垃圾场变成最In的Style?
概念草图
怎么看?
此时在管理方那边传来消息,不能破坏原有的任何东西,墙体,格栅,楼梯。所以挑战一下子变成了如何在铝方通间距仅有的10cm的范围内实现全景的取景。
我们想到了猫眼。决定在取景窗口放玻璃球。
同时,为了观看方便,观察口要足够大,于是万花筒的筒身变成六边锥形,取景框边长6cm,观察口边长16cm。
米笑和实习生蓝天讨论卡纸模型
怎么转?
观众如何转动装置?这是关乎作品观念最重要的表达。
负责制作的非哥提出了第一版齿轮方案。
齿轮效果并不理想。使用转轮装置意味着装置前面的玻璃球必须偏心安装才能在转动时看到的景物是变化的,这就带来折射后图像的不完全对称影响图案的美观效果。而且球体在10公分这么局限的范围内转动幅度太小,效果也不理想。
因此,我们改变思路,决定让装置在一个固定轴上左右转。这样一来,观众使用的时候直接转动筒身对应想看的方向,直观易懂,和观众有更好的互动性,能更好地传递「世界不转自己转」的观念。
最后是解决安装问题。
怎么安装?
考虑到现场尺寸可能的误差,方通也不美观,感觉结构很难隐藏。而且这个方案要现场焊接,不确定因素太多,决定改装配式。
现场安装后效果
装置立面图
展出之后,连园区保洁人员也来观展。大概,他们也没有想到垃圾场可以看起来这么美。
现实可能无法转变,但自己可以。
展出之后,连园区保洁人员也来观展。大概,他们也没有想到垃圾场可以看起来这么美。
现实可能无法转变,但自己可以。
上一篇:汕尾保利金町湾
下一篇:北京大学新太阳学生中心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