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扉美术馆

新展预告|行落街,漫游去!

图/文:扉美术馆      时间:2022-06-16   访问量:340

图片

图片

“行落街,漫游去” 海报:林子轩


去年四月发起的“跟住去边度”艺术计划由“去你的美术馆”和“这就是剧场?”两个展览组成。在“去你的美术馆”中,这个“去”更多是“来”,邀请公众对美术馆及其展示机制进行重新想象和再定义,侧重对美术馆的“占领”。在其后的“这就是剧场?”项目中,尽管演出突破了美术馆的常规空间,但关于城市空间的部分只是开了个头,且方式仅局限于剧场这一种。

 

现在是六月初。期间,我们听见了城市的声音,也听见了它的寂静。如今,“跟住去边度”已不仅仅是个体意义层面上的问询,同时也指向在城市边界随时可被收窄的现实下,不同的个体如何行动或无法行动,又如何在层层围挡中重新进入我们生活的城市、记录并回应其中的反常、郁结与挣扎——接下来去哪里?

 

基于以上待展开的线索和问题,今年将发起一个城市漫游计划,名为“行落街,漫游去”。这句粤语的意思是“走上街,去漫游”,对应穿拖鞋出门闲逛的场景。当下,城市的“公共性”愈发语义不明,可活动空间常常被围困至一个点:房间。我们被困或自困于房间中,从窗外或屏幕里看见“城市”,唯独不是作为城市的主体参与其中。于是,漫游作为一种行动,至少可以让我们从孤立的点和单一的生活轨迹中跳脱出来,进入一个更大的、正在变化着的城市现场,并以新的角度去体验、思考和调整与城市的关系和距离。“漫游”不仅是身体的在场和感官的唤醒,也指向智识上的反思和观点的流通


图片

行走轨迹记录 彭雪莹


因此,这个城市漫游计划,不是单一主题的历史建筑导赏或城市探险,也不强调邀请艺术家进入城市空间做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了不同的“漫游者”如何从自身学科背景或者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去感知和认识城市,由此发散开不同视点的漫游方式和路径,最后编织成一个复合的、灵活的方法论网络。过程中既会运用到田野调查的方法,也有“非田野式”的进入路径,且对应会以如工作坊、文本、声音、舞蹈、影像、绘画、剧场等多种方式开展和延伸。


其中,在城市相关的叙事里,街坊的视角常常是被忽略的,但他们其实是日常生活的专家,切身扎根或穿梭于城市现场,经历并见证着其中的各种变化。只是他们对城市的理解常常是一种非文本化的知识,无法被看见或进一步讨论。因此,在“行落街,漫游去”中会着重纳入其生活方式或状态本身与“漫游”及其流动性紧密相关的、来自普通人的角度和经验:他们作为独立的对话者,将进入和参与到城市漫游及公共的讨论之中。


我们共同置身于一个不断演变的城市现场,在相互牵制中塑造与被塑造;我们如何理解城市及其运转方式,影响着我们如何在此中行动。了解和掌握了更多方法后,也许我们可以更清晰当下城市发生的事情,并有意识地调整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作为城市的主体来争取更多的话语和活动空间,尝试与更多人建立新的关系和连结我们愿意相信,困在房间的人,将携带着自由行走的记忆,推开门,走到大街上,遇见其他从房间里走出来的人、以及缺乏庇护之所的同伴。我们相互辨认,在不确定性中共同行动。




图片


如果说去年的“去你的美术馆”是将城市里不同主体的实践纳入到美术馆里呈现,那今年的项目则是要走出美术馆、走到街头,进入持续运转的城市现场中开展更多的行动和生产,在城市里构建新的、短暂但流动的“非正规美术馆”。与此同时,扉美术馆将会改造成一个旅行社:“扉行社”——一个持续更新漫游信息、容纳公共讨论的空间。

 

在2014年的时候,扉美术馆发起了“扉行团”旅行计划,组织去国外游走、交流和研究城市空间。因此,“扉行社”是作为其延续、以及结合当下语境的更新。在这个旅行社里,会张贴开发的各种城市漫游路线、参与方式和集合地点、不同参与者的路上观察笔记、轨迹草图、行走工具指南等等。不同的经验和记录会随着漫游行动的开展而不断叠加、更新、相互回应。旅行社因此成为一个公共的信息基站,让漫游后的讨论和反思持续发生,从而形成有效的方法论用以完善后续的行动。“漫游—讨论—再漫游—再讨论……”如此推进,并保持记录。


图片

“行落街,漫游去” 漫画:茹高飞




图片


“行落街,漫游去”计划走出美术馆,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城市现场中,因而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及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对应地,我们决定采用一种“逆向”的策展方式: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会以连载的方式在公众号平台持续更新参与者及观众的路上记录和讨论,以此牵引出多音调的、辩证的感知和思考,而不是由单一话语统领全文,并试图让其指导或限制接下来的漫游行动,以验证其所作预设的正确性。

如果说实地漫游是一次进入城市现场的行动,那么连载的展览记录也可以成为另一层面上的漫游。在这个过程中,原本的设想可能会被推翻,不同的认知相互交锋甚至产生冲突。但也正是在不同观点的矛盾和撞击之中,新的视角和路径得以出现并形成补充,不断发展成一个既个人、又公共的城市地图和关系网络。项目结束的时候,展览前言才真正生成。

接下来,第二期文章将会是不同人眼中的城市漫游,邀请更多人从自身专业背景和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来回应这一主题。因此,欢迎大家把对城市漫游的理解发送到邮箱ariel@feiartecture.com,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填写。我们会联系入选者,确认后将会把内容刊登在下一期的连载中。



图片



“行落街,漫游去”的参展人名单及参与方式将在后续的推文中公布。让我们先一起行动起来。




相关阅读:


“搞搞震”之后,跟住去边度?

上一篇:不建之建

下一篇:美丽时代——安哥摄影展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