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 | 在格子间之外:工作和居住方式的多元实践与想象 / 706广州沙龙 No.4
时间:2019-11-21 访问量:1522
在广州番禺,有一个50年代老糖厂里的车间,本地建筑师米笑和她的几位朋友把它改造了一下,6个人住了进去,爱人在身边,朋友在隔壁,猫犬相闻……
在广州荔湾,有一个叫一起开工社区的联合办公空间,数以千计的年轻人来过这里,在自由、高效地办公之余,还创造了无数的思想碰撞和真实联结……
但更多年轻人每天的生活空间,是上班时一桌一椅一电脑的工位,是下班后不足10平方米的大单间,是通勤时身体被挤得变形的狭窄车厢。
今天的中国,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无可避免地面对城市办公室隔间的工作生活,成为挣扎在隔断单间后面的空巢青年,身体投放于被瓦解与击碎的公共领域与社会(community)之中,空巢青年面临原子化、隔离化的生命状况。
现代人奋斗十几年,就是为了在办公室的小格子间里获得一席之地,在回到住所之后,又把自己置于一个小小的出租屋里。似乎我们的命运就是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都必须待在隔间之中。
在人类社会形态的持续演变过程中,对良性居住和工作模式的探索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联合办公,共同居住(Co-working ,Co-living)这一新兴居住样态即是当前时代对这一议题的响应方式。
21世纪,空间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的需求之冲突愈发显著的浮现出来。与人们对共同居住的期待相应,一大批持有共享居住理念的新型住宅出现了。
相对于国内大多数如706生活实验室,造作青年空间等以长租公寓为主的组织形式,国外对共同居住理念如何切实影响生活本身这一议题,持有更加多元化的解答:以公寓与公共空间为核心的集中式居住模式如Welive,Ollie与You+;另一种则是在街区之间建立稳定联系的分散式共同居住模式。
同时,原有的职业群体会大部分解体,这从现在如此多的“斜杠青年”就可见端倪。到时候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结合,而传统的写字楼和公司则不是必须的。
当传统的职业形式逐渐解体之后,居住社区就成为未来人在城市中的第一属性。
现在年轻人大部分还在上班,较少时间在社区。在未来则有可能相反——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都在社区,只是偶尔要出门谋生。如此,利用高科技打造社区中的第三空间,比如Coworking,Welive等联合办公空间,促生社区趣缘群体,就是人在未来得以解放的愿景。( 摘自未来社区⑦ | 孙哲:营造趣缘得“解放” )
本期沙龙是706青年空间在广州举办的空间系列沙龙的第4期。我们邀请到一起开工YITOPIA创始合伙人Celine、建筑师兼策展人米笑两位嘉宾,和大家分享和探索在格子间之外的工作和居住模式的实践与想象。
YITOPIA(一起开工)合伙人 | 认证共创官 | 手帐创作者 | Airbnb 超赞房东
曾为腾讯、微信、京东、韩国SK集团 等数十家企业提供内部创新服务。曾参与多个跨界商业项目的创意策划与共创引导,领域涵盖生活方式、时尚设计、城市更新、青年文化等。擅长将传统文化和潮流文化结合,推陈出新。同时也是一个手帐创作者,擅长色彩运用,曾参与多个以艺术推动城市更新的项目。对世界高度敏感,生活中孜孜不倦地挖掘并实践一切跟世界互动的有趣方式,并通过创作把生活的所见所闻可视化呈现。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 策展人 | 扉建筑、扉美术馆创始合伙人
为北京大学、壹基金、海珠国家湿地、星海音乐厅、太古汇地产、方所文化等就教育、文化艺术、环境保护、公益慈善、商业的创新模式提供空间解决方案。2016年开始与当代艺术家宋冬、Mapping发起人何志森共同推动“无界”理念。“无界艺术季第一回”“菜市场就是美术馆”等一系列打破边界的展览,拓宽了美术馆及艺术展览的定义。同期的建筑实践“无界社区——紫泥堂纤维板车间改造”被一条采访后全网共计超过2.8亿的阅读量,刷新了大众对工作与生活方式的认知,启发了对未来的想象。
主持人 | 刘琼雄
自雇自足创始人 | 旧物仓广州合伙人 | 荒岛图书馆发起人 | 前媒体人
2019年11月22日(周五)19:30-21:30
长按下列二维码报名,填写表单后扫码进群即为报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