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术研究

扉访谈|冯子莱:创作最终源于表达的欲望

时间:2018-04-13   访问量:1597

1621838815202942.jpg


在接触冯子莱之前看到她的作品,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她应该是个“怪小孩”,这位网名叫“海鲜莱”的“90后”,在做自己展览时会有种“像梦醒了又醒不来的朦胧状态”,似在投入却又似是旁观;然而相处下来,却发现她其实是个“乖小孩”——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先后在中国美术学院和肯特艺术学院就读,自嘲“万年大学生”的她,不断的转学生涯及对于动画艺术创作的犹豫与纠结,都不过是因为,“创作最终源于表达的欲望”。

2018年4月13日,扉美术馆以《无界的墙》为“展厅”,推出“健忆舒心茶:冯子莱艺术展”。展览系冯子莱首个个展,由周鲒策划,在冯子莱原有作品《健忆舒心茶》基础上,构想一组“粤式身体不舒服”的表达流程——近50个广州文化中的身体想象与治疗符号,形成“粤式心理体检”。在展览开幕前夕,扉美术馆先带你游一遍冯子莱的“寻梦世界”。

1621838847117510.jpg


3.jpg

开幕前夕,布展工作基本完成


Q=扉美术馆  A=冯子莱


“动画对我的吸引力,大概就是一个世界逐渐在一个人心里被构造出来”


Q:此次展览的作品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创作的背景是怎样的?创作过程又经历了哪些关键点或转折点?

A:最开始有这个想法大约是两年前,起初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说实话,当初完全没有想要做跟中药相关的题材,而是一个关于老人和柜子的故事,每一个柜子里面都是一个循环运动的小世界,也是TA的一段回忆。后来大四的时候构思毕业创作,重新把这个想法拿出来发掘,跟周老师(策展人周鲒)一交流,被后者一顿打击,然后他提议可以做一个中药的故事。一番纠结和迷茫之后我就把两个想法混合了,其中又再借用了我几年前写的一篇小说中的感觉和人物,就是片中的医生。医生是我一个从小就认识的真实人物,现在居住在美国,是一个深信凭借医术掌握命运的中医。这个小说从2013年就开始写,一直断断续续持续写了几个暑假,所以这么算的话,可以说很久之前这个作品就开始创作了。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在于刘文正的歌。正当我憋得毫无进展的时候,忽然被这首寻梦园的前奏激起了讲故事的冲动。刘文正是我从小跟我爸一起听的歌手,在这个关于回忆的动画里他的这首歌给了我一种动画上的冲动,后来渐渐就把故事接上了。


4.jpg

健忆舒心茶 | 2017年4月

电脑动画,6分58秒,彩色(作品截图)


Q:什么时候开始动画创作?为什么会选择动画作为媒介去呈现自己的创作思考呢?

A:第一次做动画大约是刚到美国的第一年年末,在密歇根读插画的时候,尝试做了一个很短的手绘动画。其实在这之前目标一直是做纯艺术,观念艺术。在中国美院的那段时间,看今敏,非常喜欢,仿佛感受到一种魔力。后来周老师(emm怎么又是周老师)让我看今敏的遗书——“因为原作、脚本、角色与世界观的设定、分镜、印象音乐……所有的想法都在今敏一个人的心中。”一下受到了鼓动,加上奇妙的机缘巧合,被加州艺术学院角色动画系录取了。

最初,动画对我的吸引力,大概就是:一个世界逐渐在一个人的心里面被构造出来,里面有属于那个世界的人、故事,有专属的声音和节奏,一个被勾勒出来的角色被放置在一个背景上面,一帧一帧地动起来,仿佛一种隐秘的情绪被扩大,却又十分微小。我想这里面也许有一种仿佛神造物般的激动和欣喜,同时也使人意识到一切的创造或许不过是一种对于造物主的模仿。


5.jpg

健忆舒心茶 | 2017年4月

电脑动画,6分58秒,彩色(作品截图)

“最初感觉自己有一种‘探索自己灵魂深处的个人世界以鄙视现实世界’的怀才不遇的悲剧性使命感”


Q:策展人周鲒用“走神的海鲜”形容你。你怎样看这个说法?

A:我觉得这个说法十分形象,不过不知不觉中这个“走神”就好像变成了一种艺术家的自我身份标榜。但除了“对自己灵魂深处无比长期的迷恋”以外,我觉得“走神”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反射弧太长,神回不来,慢热,没睡醒。其实有时候我也挺想不走神的,但好像就是无法控制,回不来。所以下一个目标是“回神”。


6.jpg

健忆舒心茶 | 2017年4月

电脑动画,6分58秒,彩色(作品截图)


Q:有没有人说过你“脑洞比较大”。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经历让你可以这么“率性而为”?

A:实际上我觉得并没有“率性而为”,甚至正正相反。我感觉我的每一个作品都缺乏率性,相对的充满了犹豫和纠结。每一个脑洞都几乎是一个难产的过程,在漫长的拖延,走神和斟酌中渐渐成型。我也希望来一点率性,去打破一下这种创作节奏。

此外脑洞比较大似乎也可以说是一个缺乏口头交流能力甚至反抗一种面对面交流的结果。而这种冲突我想大约形成在高考左右的时候,后来越来越甚。最初的时候我好像感觉自己有一种“探索自己灵魂深处的个人世界以鄙视现实世界”的怀才不遇的悲剧性使命感,而发泄形式,有时是图像,也很多时候是文学性的。不少故事形成于一种去描述仿佛置身其中却又虚构的空间、空气、情绪的冲动,并且最初的形式常常是文字,之后才有图像,但也有反过来的时候。


7.jpg

健忆舒心茶 | 2017年4月

电脑动画,6分58秒,彩色(作品截图)


Q:到外国求学的经历对于你的创作产生哪些影响?

A:起初到美国的一年,由于文化冲突导致这种对于面对面交流的抗拒更加剧烈,以至于更加寄情于那些“不可言说之物”。

此外,对于出国在外的人而言,怀乡似乎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像马尔克斯说的 ,当他远离了故土之后才开始理解所谓故土。留学后我开始对“广州”产生从未有过的文化认同感。只有到了美国之后,作为一个文化上的他者,我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来自中国的人,而且这是我一个无法摆脱的身份,而从前在国内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很西化,象是个美国人。这种文化上的隔离使我不自觉地去挖掘自己的童年经历,自己的成长环境,去做出与此相关的作品。当乌尔比诺医生(《霍乱期间的爱情》里的人物)回到了那个在记忆中被无限美化了的故乡时,看到的确是满城的污水和漫天臭气。这也是我头一两年出国时,又回到广州的感受。这一种感受又激发出许多表达的欲望。


8.jpg

健忆舒心茶 | 2017年4月

电脑动画,6分58秒,彩色(作品截图)

“乌鸦解决乌鸦的问题,我解决我的问题”


Q:有美术评论家说过,青年艺术家不应一直沉溺在自我的情绪和世界中,而是应该更关注大环境与大时代以增加创作的厚度。你怎样看这种观点呢?

A:最近看到人称“编剧教父”麦基的一段话:“你只能写你爱的东西。”并非说我认为人不应当追求有所突破,而是我有时觉得“应该去关注”这个表达本身似乎就带有一种“上山下乡”的农业社会的味道。什么是大环境和大时代呢,我也不知道,我觉得只有当它体现在一个具体的个体、事物的时候才能构成基点,才能成为一个可进行对话的对象。我觉得所谓“你只能写你爱的东西”的意思就是创作最终可能还是来源于一种表达的欲望,而表达的欲望不是强加的。贾樟柯引用过西川的一句诗:“乌鸦解决乌鸦的问题,我解决我的问题。”他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问题,痛苦首先是个人的。我想每个人所能关注的事物都是有限的,所能产生的兴趣和关注的事物也是渐渐形成的。不过我确实感觉到自己很狭窄,有点沉浸自我情绪的倾向,趋近封闭,所以下一个目标是看一点综艺节目。


9.jpg

健忆舒心茶:冯子莱艺术展

研讨会:2018年4月13日16:00-18:00

凉茶铺开市(开幕式):2018年4月13日晚上8点

展期:2018年4月13日-6月21日(逢周二闭馆)

地点:扉美术馆,广州市农林下路5号亿达大厦首层“无界的墙”

主办:扉美术馆

支持单位: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广州大学动画系、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

合作伙伴:霽和食聊


 相关阅读 

周鲒:走神的海鲜

最新展览 | 健忆舒心茶:冯子莱艺术展


上一篇:招募 | “移动的美术馆”暑期工作坊

下一篇:扉行团|柯布之旅:除了柯布爷,还有...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