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术研究

扉常分享 | 姚谦:我收藏的不是欲望,而是艺术给予的智慧

时间:2015-11-22   访问量:1447

图片


|| 你所知道的姚谦 ||

台湾乐坛集作词人、制作人、音乐经理人于一身的姚谦,为王菲、辛晓琪、林忆莲、刘若英、李玟、萧亚轩等人写过无数流行的歌曲,辛晓琪的《味道》、王菲的《我愿意》均出自他之手。


|| 你不知道的姚谦 ||

在音乐人身份之外,姚谦也是一位专业的艺术收藏家。姚谦二十年艺术收藏手记《一个人的收藏》即将与大家见面。

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收藏》同名纪录片也在拍摄中,该片由2015年台湾台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最佳剪接、最佳摄影奖《如歌的行板》的导演团队拍摄,从艺术打开更多看世界的方式,以姚谦的眼睛去看此时的艺术界的人、事、物。



- 姚谦的收藏说 -

因为收藏的爱好被人知道,于是有了许多关于收藏心得的分享机会,我略作摘要整理,借此再分享。

收藏前需要先思考:喜欢艺术的原因。

在我的成长经验里,是小时候喜欢画画,后来就戛然而止。所以收藏可能是对我生命的一种补偿,这也促使我在后来的很多收藏行动中做了大量的阅读。因此发现亚洲近代美术史中原来有那么广的天地。就在这一个半世纪的亚洲美术史里,因为受到西方的影响,知道了艺术家们如何先从学习西方发展到运用西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如何跨越质材的限制来表达属于这个时代的自己。也了解到质材其实只是平台,艺术没有国界。

每个人的收藏目的不太一样,而我收藏的最大的收获是它会不断扩大我的阅读。以前我经常旅行,在旅行途中总会逛美术馆并且买看过的画展画册,然后交叉阅读。这是我一个很大的乐趣。在自己收藏艺术品之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屋子里再跟我的书对照。这样的感受是更立体的,非常有趣,至今乐此不疲。

每一次决定收入一件艺术前:再想一次收藏的原因。

你为什么要收藏?美术作品的阅读是一件很轻松的不费神的事情,因为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好艺术的展览可以去欣赏,值得你踊跃地看。参与艺术的活动,绝对是一件花费不大、适合放在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就像散步一样,如果你愿意,特别是在北京、广州等艺术活动比较蓬勃的城市。但是当你决定进行收藏了,你一定要想清楚,你为什么要收藏艺术品。我刚才说了,收藏是刺激我阅读的方式。最客观的对照就是通过文化对照的方式,看到别人的生命和属于他的时代表达。这也是我一直非常有热情去做的事,也是鼓励我收藏的重要动力。

决定收藏了先理智地想:如何实践收藏。

艺术品的收藏大约有以下几个来源,我简单地以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图片



一. 画廊


在收藏艺术品上我总推荐先从画廊开始,在一手市场以合理价格选到好作品的机会比较多。可惜媒体不太喜欢报导一手市场的状况,他们只会告诉你,哪场拍卖发生了富豪用一个亿买了谁的画这种消息。其实世界上大部分喜欢文化的人,都选择用生活去实践和享受文化,也成就并支持了文化。文化包括电影、音乐、文学、美术等。大部分人爱艺术,不会只用投资的角度去评估艺术,画廊常常是他们的选择。

在艺术世界里面,真爱艺术的人不会随波逐流,通过质量好的画廊,去选择支持坚持创作的好艺术家,是一个好方法。因为这样的态度将会成就一个好局面,并且形成很大的力量。这在亚洲一手市场是值得期待的,我们也将渐渐看到亚洲更多的收藏家,因为自己的收藏力量而影响艺术圈。虽然眼前常见到某拍卖会高额成交的大陆当代艺术品,但其实这都是过渡,并不能拿来代表此刻的大陆当代艺术。现在我更愿意相信,1975年后出生的艺术家的作品,是有自己观点的,也更以思考自己存在价值的诚实态度去创作。我期待华人当代艺术的一个高点在这一代人身上发生,而这些作品现在都还在好的画廊里,等待爱艺术、支持艺术的人捷足先登。

图片


二. 博览会


我第一次收藏艺术品是通过拍卖行,后来才知道了画廊,再晚一点才进入到博览会。我常常觉得博览会是大观园,可以用快速的、本能的直觉来浏览,但是在那里买作品,我经常是有压力的。博览会其实也是画廊的竞技场,他们会拿出能代表他们画廊特质的艺术家,或者是比较重要的作品出来,希望在那里能被一些大买家买走。尤其是像巴塞尔博览会,我去过后太有压力了,并不是特别喜欢。虽然那是最好的博览会,但是人流多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就变成一个party,一个卖场,这让我不敢相信自己是否还是清醒的。但是必须赞美巴塞尔的分类和招商能力真的很强!博览会就是有这个优势。

其实还有许多博览会也做得不错,而且各自的特质不一样,你可以针对你的收藏,选择要去参加的博览会。博览会的浏览,是一种横向的了解,因为博览会更多的是呈现当下艺术一手市场的状态。巴塞尔的审美模式非常的欧洲、当代,以德国、英国为主角,也有一些画廊是专卖印象派的作品。近期,亚洲因为大陆富豪到印尼兴起成为华侨富豪后,已形成了一个很大的艺术市场,所以巴塞尔也买下了香港博览会,成为巴塞尔的第三个博览会。

我常常跟朋友说,不急着在博览会下订单,但是我会鼓励你借由博览会的机会,很快地了解美术现状,并且很快地多认识几个新的画廊和好的艺术家,只有通过博览会你才能知道原来还有这么有趣的画廊和艺术家,从此你可以继续关注他们,增加自己的选择。

通过博览会认识新的艺术家和画廊,这是我去博览会最大的目的。

图片


三. 拍卖行


一手市场买不到的东西,我会通过二手市场来买。我刚开始收藏的时候是台湾20世纪初前辈画家作品最热的时期,那时根本买不起。而我却有机会买到徐悲鸿的非常好的油画。当时热门的是徐先生的水墨,特别是马。我也在那时收了许多其他的20世纪现代艺术的好作品。后来台湾老艺术家热潮衰退了,我也有机会收藏那些期待已久的台湾老画家的好作品,并且是以很好的价格收藏到的。

我永远都会提醒自己:当大家热闹的时候,我先去别的地方玩,绝不凑热闹!这也是我自得其乐的地方。为了与手中收藏的亚洲20世纪现代艺术作对照,我也买一些印象派的作品。当时我从日场拍卖入手,运气很好,几年下来买到了不少不错的作品,也得到了不少经验,获得了对印象派更深入的了解。在印象派拍卖上,我也是本着“永远不要在谁热的时候就关注谁,要有自己的节奏”来收藏的。

其他来源的收藏,例如:艺术家赠予、藏家之间交换,或是得到长者遗赠等,这些我就无太多经验了。

当收藏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请想一想收藏以后的人生。

最终,艺术品进入家里和生活发生关系,让生活跟艺术品产生灵感和思想上的互动,这就是另一段人生了,你也对这些艺术品也有了相对的责任。艺术品挂在家里后会让你更有动力去收集更多的相关阅读资料,那是一种很有乐趣的阅读。也因此造就我的收藏定位以亚洲近代美术史为主,因为这方面的书对我来说太有趣了。

图片


我觉得以收藏刺激阅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也鼓励大家可以试试。不用考虑你的收藏是否名贵,比如一个年轻的艺术家,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作品,你可以从相关的角度再去做延伸阅读,用艺术去看这个世界!生命最大的拥有就是经历:我拥有过这些艺术品,它们进入到我的生命,形成我内心的变化,促使我对美术史有更多的了解。经验是我们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事,而收藏是体验经历很好的方式,它刺激我阅读,也刺激我努力地干活、挣钱后再收藏,也刺激我更愿意去画廊、美术馆、图书馆搜集资料,这些阅读的经验,都是我生命的痕迹,是收藏最大的价值。

以上是每次与人分享收藏时会跟对方提到的部分。很高兴我的人生里有三件让我活得很丰富的爱好:那就是文字、艺术、音乐。也许是老天爷帮忙,让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我喜爱之一:音乐。一路都没换行业,只是后来做了管理。我有很长时间在工作以外是不敢听音乐的,还好这段时间有收藏艺术品的业余爱好做支持,让我的生活得到心灵的出口。

我常常会开玩笑地跟朋友讲,多好啊,有一张常玉的画在自己家里面,可以同时看着书对照着,这个过程就是愉快的精神旅行。而且我非常相信一件事情:文字上的历史都是赢家的历史,是成功的人在书写,就像我们现在见到的《马云传》、《王石传》等等,然而我觉得通过美术来看历史,是可以超越有限的视野的,为什么呢?很多美术的创作,大都是艺术家在当下的一些感想,不是为赢家服务。

图片


在美术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和地区的艺术家们的思考,是跟当时的历史背景相关的。例如印象派的兴起与被理解,正是摄影发明之际,有了摄影,我们就不再只凭肉眼去解读世界,而是通过摄影所表达的光影方式,从室内走到室外,再重新解读世界。例如“二战”后是心灵最需要抚慰的时候,而非具象艺术,这种接近诗歌的抒情方式可以安慰人心,所以那个时候抒情抽象绘画就产生了。

我在对照美术史与历史的时候感知到,美术对于历史的反应是最客观的,而且是最接近心理学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收藏的原因。收藏真的会帮助我重新解读我们以为熟悉的历史,洞悉人类曾经的共同经验。虽然看来不是那么具体,但是却很诚实。而开阔的阅读又会再扩展自己的收藏,循环成一个轮回。

当你很喜欢某部小说或是一篇文章时,你可能会在你的人生中反复阅读,可能每年看一次都会获得不同的内心感受。收藏艺术品也是一样,将随着你年纪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收获,而且是亲密的收获!

图片



- 都在被遗忘 -


前不久看了某篇文章提到大陆当代艺术,最直接的评语与质疑就是:太多都是夸张与丑恶的描写。从表象上来看我是同意的,也曾有过相同的疑惑,然而这只是表象的概述,不能只以眼睛所见而下结论,其中还是有很多很多的线索,应该仔细去推敲分析后再下定论。然而在许多关于大陆当代艺术的展览中,我总还是忍不住揪着心、提着胆去看,就怕一不小心被艺术家给惊着了。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签,和点燃一把野火的雄心,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直到作者与观者相对无言。

而180度大翻转的情形,却在台湾当代艺术展览中发生着。明显受到日韩风潮影响的台湾年轻当代艺术家的展览里,在光滑表面下凝结着不愿面对真实世界的决心,在喃喃自语中建构着等待被了解的梦境。同样地,这也许只是表象,仔细追究,还是可以从这看似大同小异的面容下,读到差异和观点。只是在这容易被世界遗忘的小岛上,所有这般的轻声细语都将淹没在官、商、媒体的口水战中,刹那间,只是转身的工夫。

图片


大陆与台湾,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我相信都是暂时的。只是这样的现象在告诉我们,我们正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和人群价值中。大陆的年轻艺术家们,当他们看到师长和师兄们纷纷以夸耀与嘲讽当手段,得来了外商画廊与拍卖公司营销的成功,并进而名利双收时,开始争相以相似手法争取青睐,那些巨大无比、血腥、情色、暴力、悲怆姿态,没有止境地放大重制,导致这条说着同样语言的道路上挤满了面孔。忽然有一人奏效了,就惹起一番骚动,只是不一会儿工夫又有几个新面孔冒出,把才上来不久的脸孔挤下。

很快地,大部分才刚以为成功的人,都如走马灯般被推入遗忘的轮回中。待经济有个风吹草动,这些人的作品就都成了第一轮抛出待售的商品,和那些源源不断从国外大佬手中回流的师长师兄们的作品并排待售,当时到府笑脸拜访的收藏家,此刻倒摇身变为义正词严的评论者了。在这个没有系统、制度与原则的如幻影般容易幻灭的舞台上,有的只是浮光掠影,每个人到头来只余白忙一场的疲惫。

台湾则显得稳定,持续低温十二年了,依旧。不再流动的局面,如同八卦杂志的封面,换上新鲜肉体却换不了故事情节,而这样的自娱自乐也没有人有意见,反正不看外面不就没事了。岛内所有的热血,只要做到准确的符号传播就好,切割的照片、避重就轻的说明,加上自怜式的形容词,煽风点火,征服亚洲、征服鸟巢、征服世界、征服地球!跟世界没有关系,岛内自己爽最重要。

于是我们看到的岛内文化创作,也渐渐耽溺在自导自演式的小河,音乐、文字、美术、娱乐,无一幸免。那些小巧美味的自怜,能咀嚼多久?就如同一档档上架的当代艺术品,不久又下架运回艺术家的画室,其中有多少养分可供观者反复思考呢?还是一切只是情绪消费,没有灵魂可言,就如同充斥在电视上那些靠一张嘴为生的名嘴们。

图片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试着描述近十年来,我固定每个月台北、北京两地生活的感受,在这差距愈来愈大的两个地方,虽然说着相同的语言,却各自酝酿着不同潜意义的词汇,于是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各自面临着各自的难处和盲点,也同样地面对着口水多过于茶的混乱场面。找寻出路最好的方法,只有在心平气和的观察中,寻找可见的蛛丝马迹,鉴往知来。通过不断地对照与分析,也许可以找到合适于此时此地的方式。

最近台北市立美术馆就有全馆多面向且深刻的表现,一至三楼把台湾近百年的美术史做抽样式的表现,前辈、中生代与年轻艺术家,系统性地展现。可从中看到时代的变化、艺术家的才华,以及风华已逝的黯然。同步对照地下室展出的德国影像艺术家世界观的宏观视野。一路看下来,身为台湾人应该会有许多感想。同时,陈澄波先生精彩珍贵的作品,无声无息地移至北京展览,国际大拍卖公司夹带着岛内畅销大师的名号,在北京风风火火又推出同时代美国大师怀斯的小展。开幕之夜,言不及义的笑语声中,凭着邀请函从各地飞来的华人大款,和在一旁凑热闹探秘的媒体,均身着名牌、喝着价值不菲的琼浆玉液。遥遥对照着不久前同在北京的不远处,庞薰琹先生展览会场门前,那被孤零零遗忘在一旁的两束凋谢发味的小花篮。

美术在中国的真实状态,不言而喻地,在那片刻透露出了那么一点点的端倪。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理想国”公众号


上一篇:扉常分享 | 没错,他是一位当代艺术收藏家

下一篇:扉行员札记 | 斯里兰卡巴瓦作品感受分享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