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术研究

扉行团04期 | bEn李伟斌:用两周走了勒柯布西耶的一生 / 《新周刊》2016年十月刊

时间:2016-11-10   访问量:1521

关于扉行团


扉行团,提升美学修养的体验之旅。亲历建筑空间与当代艺术的最经典与最前线。


1/ 坚实的学术研究保障:每次出行均安排资深学者作专业解说

2/ 跨界的文化交流:建筑、艺术、文化、创意产业等多学科的导师与团友深度交流

3/ 丰富的多元文化体验:下榻特色设计酒店,品尝星级美食,体验当地生活方式


微信图片_20210519115649.jpg

图/文 bEn李伟斌  

跨领域设计师 | BENSHOP主理人 | GOELIA 225 艺术总监


建筑如果说是艺术,那么它最独特的地方是不可移动性和被使用性。旅行看建筑,与旅行看风景是具有同样的意义。我最近迷上建筑游学的旅行,它完全打开了旅行的另一面,不是以国度来划分不是以景点为目的地,而是以建筑师来区隔。

我跟随的是扉艺廊办的“扉行团”,之前有斯里兰卡的巴瓦建筑游学。为我们讲解导览所有行程的是建筑评论专家金秋野,他在斯里兰卡的第一站就告诉我们巴瓦是如何被一个富婆扶助成伟大建筑师(虽然那时巴瓦也是个开劳斯莱斯去工地的年青建筑师了)。东南亚各种度假酒店无不留着巴瓦的影子。而巴瓦善用的瓦顶、天井还有黑白色调都是我极为喜爱的。在那趟旅行里,金老师说,我们应该去看勒·柯布西耶,巴瓦深受其影响。

( 点击右方蓝字,可阅读bEn巴瓦建筑的行程分享→bEn李伟斌:那些我睡过的酒店之巴瓦庄园体验  )

其实何止是巴瓦,当我们在柯布西耶的建筑中行走时,经常会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象是在哪里见过。这种熟悉感甚至在一开始的时候令我们怀疑柯布西耶真的有那么伟大那么另类?甚至在那么一霎间让人失望。但看多了,才发现,这“熟悉感”正是源于全球建筑师对于柯布西耶的独特的建筑语言的复制延伸和追求,从另外一个层面说,至今还未能脱离出来。所以,最贴切的评价是:现代建筑的发展都是对勒·柯布西耶的一系列注脚。

图片




[一]海蒂韦伯基金-柯布西耶中心(1967年)



我们飞去瑞士,第一站是在苏黎世的海蒂韦伯基金-柯布西耶中心。在车上,金秋野老师娓娓道来海蒂夫人与柯布西耶的关系,结论是没你们想的那种关系,但海蒂夫人的确是柯布西耶晚年最重要的资助人。这个原本是海蒂韦伯请柯布西耶设计的私人住宅及公共展览空间,在柯布西耶去世两年后才竣工。比偶像小四十岁、年轻时就搜集偶像作品的海蒂夫人以柯布西耶的“真爱脑残粉”的犟劲,完成了这个集柯布西耶大成的建筑作品。

图片

这建筑有各种柯布西耶的语言,但算不上他的精彩作品。据说海蒂夫人和柯布的助手在完成这作品的过程里对“如果柯布西耶在他会怎样做”这种问题产生了分歧,以致于后来是海蒂夫人独力完成了的。金老师惊讶于支撑的柱子,四条角钢组成了视觉纤巧的十字形,用以构成他的多米诺体系的模版,既作为建筑的主要支承,在空间里又是若有若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朗香教堂(1955年)



全世界的建筑师必须来朗香教堂朝圣。据说柯布西耶自称这是献给所有女性的礼物,尤其是他的母亲,虽然他母亲并不怎么鸟他。所以朗香教堂就象是女性的子宫。柯布西耶跟其母亲有种很特别的关系,好像亲近但又可以疏离甚至是一种以彼此伤害来维持的关系。


微信图片_20210519120127.jpg


图片


图片

从瑞士到法国境内看朗香教堂,刚好是法国国庆的那天。带我们参观朗香教堂的是vilot教授,他慢慢地按照他自己的节奏给我们讲了三个小时。在最后的四十分钟里,他先是拿出一条钥匙打开了整个教堂的旋转正门,门上是柯布西耶画在搪瓷板上的画还有他自己的指纹签名;然后他又拿出另外一条钥匙带我们去进到一个狭长的空间,那是教堂的空心墙的内部,可以看到整个梁柱的结构;最厉害的是,他带我们进到了这个标志性的“飞艇”天花板,之前我们不断地发问里面是空心的吗顶部是平的吗是碗型吗等问题,他都顾左右而言他,而他竟然把我们引进了里头,我相信,我们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幸运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朗香教堂是异类的,打破二维的,完全是柯布西耶的直觉所作。一个偏僻的小镇,每年都有朝圣者前来,第一次到现场时,柯布西耶写下这样的词句:“朗香与场所连成一气,置身于场所之中。对场所的修辞,对场所说话。” 这大概就是他的直觉。

1621396926585600.jpg


图片

图片



[三]让纳雷-佩雷住宅(1912年)



我们又从法国折返回瑞士柯布西耶的老家拉夏德芳,这里有他为父母建造了第一栋别墅。柯布拿父母当试验品,设计费照收。不过空间尺度过大,日常维护费用过高、居住体验不佳。图3中钢琴,是他的音乐教师母亲的,他拿去改装,不光让母亲掏腰包,还收她的代办的佣金。为此母子感情生隙。于是柯布西耶写信给母亲,大意说彼此要有尺度,账单就是尺度,亲母子明算账云云,最后还说“在道德责备之外、我爱你”。这里说不上多少柯布西耶后来的建筑语言,不过在进门的过厅里,我看见一个类似船舱里的圆窗,它跟房子的其他元素并不和谐,在后来关于“船”的意念总会出现在他的建筑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莱蒙湖畔的双亲住宅(1923年)



从拉夏德芳出来,我们直接再去1923年柯布西耶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莱蒙湖畔为父母再设计建造了的另一个房子。似乎为了弥补老家别墅的各种不便,这房子只有56平方米大,有11米的长窗。已经定居在巴黎的老练的柯布在此丢弃了他的形式主义,细节见体贴。小小的房子里有主卧和客房,客房是柯布留给自己的;起居室里放着他和母亲起口角的钢琴;大床对着一片湖景,浴缸嵌在墙体里;衣帽间分开两边让不同的人使用;厨房还有备用的操作间;天台种有草坪,嵌着大小的天窗采光;一切都是刚刚好。然而实景里已没有历史图片里的大树,新换的树与建筑的比例,柯布泉下有知应该不能瞑目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柯布西耶的巴黎自宅莫利特公寓(1934年)



1917年柯布来到巴黎,没有文凭,没有开业资格,在科班出身的建筑师面前抬不起头,他租住在雅各布街20号的小阁楼。十年后,更名为勒·柯布西耶的让纳雷成为了明星建筑师。

柯布西耶从1934年到1965年他去世,都住在莫利特公寓。他一贯秉承“基本的快乐”,这跟他禁欲般的成长环境有关,也跟他的自我克制和不知疲倦的工作习惯有关。对比卧室和厨房的小,工作室空旷的拱顶显得分外“奢华”。他喜欢把床做得很高,超乎想象的高,上床要高攀,在他的好几个项目里都是这样。一种解释是在床上可以看到窗外的远景,另一种解释是这是他自己的苦修,告诫来到城市的乡下小子不能贪图享乐。柯布西耶的太太觉得那是医院里的停尸床。

来到巴黎,我们先从他的床看他的巴黎。

图片



[六]Villa Savoye萨伏伊别墅(1931年)



图片

出门去萨伏伊别墅的路上,得知柯布西耶的十七个建筑作品打包申遗成功了,所以这个柯布西耶建筑学旅,前一半行程还不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从这开始就是啦。萨伏伊别墅给了柯布西耶完全突破,带给他赫赫名声,包含了之前人类在建筑领域全部的智力探索。但是它是可观赏而不宜居住的,为了这别墅,萨伏伊一家吃尽苦头,漏水、保温不良、墙面变色和过于空旷等问题,令业主和建筑师之间结下深深怨念。

图片


图片


1621397012153397.jpg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七]巴黎大学学生公寓(1933年)



图片

巴黎大学瑞士学生公寓,柯布西耶1933年的设计。比较于私人住宅,我觉得柯布做公共项目出彩多了,功能的规划很细致也很到位。萨伏伊别墅,是与这个同期的,虽说是翻开了建筑学的新一页,但因为充满设计师的主观意识以及工艺制作问题,而不宜人居。不过学生公寓却因为不受使用者个性所限,反而让柯布能舒展他的专横意图,而柯布也把各种表现与功能做到了极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巴黎大学巴西学生公寓,在瑞士学生公寓旁边,同属柯布西耶作品,两者建造时间相隔二十年,放在一起看就别有意思了。据说妹岛和世设计的瑞士洛桑劳力士学习中心(也是这趟游学的参观点之一),就有这影子公寓的公区的影子:而在架空层的结构里,我们也看到了后来柯布的晚年集大成之作海蒂韦伯中心的机构雏形。 从瑞士到巴黎,行走着看柯布,看着他成长和转变(老师说是屌丝逆袭的过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八]拉图雷特修道院(1959年)



图片

拉图雷特修道院并不能完整反映柯布的设计意志,里面加插了一个人叫泽耐吉斯,他的专业不是建筑设计,但出于对工程技术和音乐的喜爱,以个人的理解来阐释柯布的模度,所以在外立面建造了富有音韵的混凝土格栅,还有因声学和光学在小教堂的变化。这些也引起了柯布跟他的矛盾和决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但卡图雷特修道院却完整的体现了柯布对个人和集体的生活方式的辩证思考。所以我们在修道院里也住了一晚。七点晚祷,七点半晚饭,晚饭由神父作餐前祷告,然后我们就可以吃面包和喝红酒了。说实在的,修道院的红酒(据说是自酿的、没有标签)、牛肉饼都很不错呀。饭后散步然后各自回自己的单间。这是拉图雷特修道院的生活,也是柯布西耶提倡的仅仅够用的私人空间与广阔的公共空间的尺度的体验。

图片


图片

一程走下来,深切感受到柯布西耶的影响,可能影响到了妹岛做的劳力士学习中心,可能影响到了无印良品的「这样就好」的节制哲学,可能影响到日本的胶囊酒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九]马赛公寓(1952年)



入住马赛公寓,再次全方位感受柯布西耶的建筑主张,这是建筑游学里最有价值的体验。马赛公寓是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的一个小构件,就是说当无数个马赛公寓加上他的多米洛系统的模块延伸就可以构筑到他的理想城市模式。建筑主体是秩序的化身,严整的3.66米柱网和4.8米层高划分为均匀的网格,包括了23种户型,同时容纳1500个居民。每三层有一条走廊连贯室内街道,结成各种商业店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柯布西耶带毕加索看马赛公寓的工地

早餐后参观了马赛公寓里的一家住户,真正体验到“跨走廊上下中空前后通风跃层户型”(我的形容)。房间主人品位很好,不少五十年代的画作收藏,软装搭配和收纳都有一套,所以她收六欧元一位的参观讲解费也是合理的。大半个小时,她就得了120欧元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马丁岬小木屋(1952年)



图片


柯布西耶在法国南部马丁岬给自己建的小木屋,每年8月他都住在这里。他这样形容它: “我在海边有一幢城堡,3.66乘以3.66见方。我为我的妻子建造了它。这是一个奢华的地方,舒适而友善。它位于罗克布伦,在通往大海的小道旁。”

图片


由一个小小的门和一个小小梯子进入嵌在葡萄园下的房间。 地点是如此完美,带着华丽的海滩和陡峭的悬崖。”而作为柯布说为她而建造的妻子,是这样评价这个十六平方米的“城堡”的:“我们通常睡在两张床上,我的床狭窄而靠着背后的墙(东北面),他的床则靠着相邻的墙放置。我睡觉的时候头几乎都要掉到厕所里了!”他妻子去世后,柯布真正过着他建造的“理想”生活,简朴到了极致,连衣服也不用穿,如生活在洞穴般。

图片


柯布西耶的马丁岬小屋向着美丽的大海。曾经有两次,柯布感叹道:“向着阳光游泳时死去,该是件多美好的事啊!”1965年8月27日,77岁的柯布西耶在此游泳时心脏病发去世。

图片



原文刊于《新周刊》2016年十月刊

本文经公众号经ID:BENSHOP_MAG同意授权转载。


图片





图片


上一篇:工作坊 | 城市新生:和大咖一起设计广州,还不快来?/ 广州城市艺术周系列活动

下一篇:扉艺廊10周年特别策划 | 杰弗里·巴瓦建筑作品考察及建筑学术交流活动圆满举办 / 《建筑学报》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