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术研究

崔雨初 | 跨越世纪的“社会冷凝器” ─ 紫泥十二门无界社区和莫斯科Narkomfin大楼的设计对比分析

时间:2021-06-09   访问量:2822

“社会冷凝器”是1920年代苏联构成主义建筑师所提出的概念,它意味着社会空间需要由公众平等地享用并可以承担多样的社会功能。作为俄国构成主义的重要一环,构成主义建筑探索了建筑如何在机械化的现代时期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创建社会空间,服务于他们的福祉。Moisei Ginzburg是构成主义建筑师的领军人物,由他设计的Narkomfin集体住宅大楼是俄罗斯构成主义建筑的代表之作,象征着对传统建筑风格的摒弃。一个世纪之后,中国广州的扉建筑事务所设计了紫泥十二门无界社区(以下简称无界社区),为中国的“斜杠青年”设计的包含多个居住单元的公寓楼。它强化就功能性而言的空间混合使用,模糊了“公共”与“私人”的界限,并且把自然元素容纳到设计之中增添优雅性。汪原教授在分析无界社区改造设计的意义一文中,称其为“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冷凝器”。

笔者深受汪教授启发,针对苏联构成主义建筑与Ginzburg本人的理论思想做了深入研究(本文第1小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时代背景,平立面空间分布及其功能,和自然景观的联系,以及在建筑历史里的价值(本文2-5小节),来对相隔接近一个世纪的两个建筑作品的设计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该文说明了Narkomfin大楼与紫泥无界社区都是社会冷凝器的前卫实践,并且在结构上反映了柯布西耶对于现代建筑的定义,但是无界社区在处理互动性社区空间关系上比前者更为灵活,其“无界”的理念将私人和公共空间的界限模糊化,二者都成为了开放空间,并且容纳了更多的自然元素。因此,相对于Ginzburg对Narkomfin的设计,扉建筑对于无界社区的设计改造更加丰富而生动地表达了“社会冷凝器”的观念。

1. 构成主义建筑和“社会冷凝器”的定义

1920年代的苏联,部分前卫艺术家与建筑师发起了构成主义运动,对20世纪的艺术和建筑的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注重于创建社会主义的未来,构成主义支持工业现代化和便利的现代生活方式,并摒弃传统(例如沙皇俄国时期风行的新古典主义)。十月革命后,思想进步的俄国艺术家批评装饰是理应被扫入历史垃圾箱的资产阶级残余。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他们开始为社会主义的未来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他们与过去切割开来,不使用任何古典元素,而是中意机械美学。第一批构成主义者组成的工作组将构成主义定义为faktura, 物体特别的材料性质或质地,与teknika,物体所处的空间的本质,相结合。另言之,机械化物品的合成构建塑造了在移动空间内有活力的结构形式。

两位主要的构成主义艺术家, Naum Gabo和Antoine Pevsner在1920年所写的<<现实主义宣言>>中说到:“当我们表现物体时,我们撕开它们主人所赋予的标签,一切标签都是偶然的,本地的,而我们要留下的是它们的本质性和永存性,展现出它们所蕴藏的活力旋律。”因此,构成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下的物质真实性的艺术。作为构成主义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战后和德国包豪斯与荷兰风格派一样对现代建筑有贡献性的运动,构成主义建筑反映了重建战后建成环境的雄心壮志。其起源于俄国未来主义,如同Alexander Tatlin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图一)-- 即Tatlin塔所展现的一样:该塔计划建成400米高,钢,铁,玻璃--现代工业材料--组成的一对螺旋体将成为莫斯科的巨型地标。它会承担各式各样的社会功能,包括讲座,会议,新闻广播电台等。充分利用现代工业材料的特性而无任何装饰,Tatlin成功构思了一个使用工业材料作为基础,制造视觉上简洁朴素,但功能多样化且作为重要标志的建筑物。

图片

图1 Tatlin塔模型

由Ginzburg和Alexander Vesnin创建的当代建筑师联盟(OSA),在斯大林开始打压先锋艺术推崇古典形式之前,为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早期苏联各地萌生的构成主义建筑作品奠定了基石。该组织源于高等艺术科技学校(Vkhutemas),该校像包豪斯一样,先锋派艺术家在此教学。构成主义建筑是运动从纯艺术延伸到将其精神运用至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对于像Ginzburg一样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生活改革者(社会生活在俄语里叫做byt),根据工业化生产的共产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所指导的消费特征,创造全新的理性建筑和物质文化是有必要的。

OSA下属的建筑期刊《当代建筑》(SA)是苏联当时最知名的,也是唯一致力研究建筑的,设计类出版物。1927年,SA的编辑人员构思了一个激进的建筑学概念,意在促进一场对建筑的社会革命:Moisei Ginzburg和其他建筑师声称他们有义务研发他们时代的“社会冷凝器”,并解释道,“社会冷凝器”是一个塑造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建筑。“社会冷凝器”应培育出新的行为,标准,和习惯模式,这些模式提升人的思想意识并保证了人性的升华,是一种根据更广泛的人际交往方式的大胆创新。

“社会冷凝器”的原型早在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书里就有描述:“没有人可以独占公众活动空间,但人人都可以在此之中取得他想达到的成就。在此社会调节着总体生产,让我可以今天做一件事情明天做另一件事情,早上打猎,下午钓鱼,傍晚放牧,晚饭后做批评家,正如我有自由思想,不需要专门从事某一职业。”英国历史学家William Willimott评价道,“社会冷凝器”高度鼓励了集体意识,并把针对生活的设计提升到科学的层次,从而令社会和其生活(byt)可以被科学地安排和管理。以打破构想的社会阶层和创造社会平等环境作为目标,构成主义建筑师渴望在先进科技和机械化的基础上,打造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图2)。

图片

图2 Aleksandr Deyneka绘画《在本地工人俱乐部》

Ginzburg是构成主义建筑的先锋,其著作值得我们研究,因为通过它,在建筑历史发展背景中,可以更好了解他新颖的思想。他的书《风格和时代》,1924年于莫斯科首发并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翻译成英文,提供给我们一个视角,来理解构成主义建筑如何促进了社会生活(byt)改革的论述 (图3)。首先,在书的开头,就风格演变而言,Ginzburg称所有伟大的历史风格都是由他们时代的外部力量,所处环境的特别性质,和所在背景下的材料与文化的偶然性决定的。一个循环在古希腊罗马(之后由文艺复兴继承发扬)和哥特(由巴洛克洛可可继承发扬)之间摇摆。Ginzburg认为这个历史时代的循环应该停止,并让位于新时代舞台的新风格,这与马克思的历史螺旋上升发展的观点相吻合。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一个有新的艺术兴趣和需求的独特社会阶层的兴起,通常在历史上由主要的风格变化所伴随生。在这种情况下,俄国革命将无产阶级带入历史舞台,从而使作为风格变化的社会生活改革变得有必要,并且需要推动解决所有与劳动有关的建筑问题--无论是住房的问题还是工作场所的问题。另外,因为释放创造性能量的因素需要将风格变化的“基因性”循环推向新的建筑舞台,Ginzburg坚信是艺术家(建筑师)根据他所认为的什么是自然和合理的,来有效做选择,进而塑造有活力的,实践上可行的,宜居的建筑形式。

图片

图3 Ginzburg《时代和风格》封面

书中第二个主题是“移动”的概念。Ginzburg认为,只有通过在建筑之中发生的“运动”的理解,建筑的真正意义才会奏效,对其内在元素的组织和表达才能真正被揭示。像竖直耸立的哥特教堂,抑或宏伟的巴洛克教堂,所展现的活力依旧为现代所需,但其推动力在于机械的精准化。因此,书的第三个主题是“机械化”。火车,飞机,起重机等运输工具,都是促进了现代设计的活力,而它们所体现的运动精神也可用于建筑中。机械运动的形式是由机器表现出来的动力和其持续性的动态所决定。最后的一个主题系Ginzburg提出的“理性的建构主义”(sensible constructivism)的概念,建筑并非是在技术上和材料上做整合,也需要对设计元素的思辨性的分析和组织。因此,Ginzburg把建筑的构成主义更当作构建有机形式的工作方式,而不单是一种风格或观念。

这四个主题论证了Ginzburg和OSA其他建筑师对构成主义(更大程度上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方式。机械美学会引起对动力形式的塑造方式的变化,在丰富的形态下开启新时代革命性的风格转变。在这四个概念组成的理论框架下,苏联的构成主义建筑师设计了作为“社会冷凝器”的集体空间,来消灭社会空间内的不平等并且以科学手段安排空间,从而进化出一种致力于为劳动者塑造集体空间的独特的社会主义风格。

2. Narkomfin集体住宅楼与无界社区的时代背景

图片

图4 Narkomfin集体住宅

由Moisei Ginzburg设计,建于1929至1930年的Narkomfin集体住宅楼是俄国构成主义建筑的模范 (图4)。坐落于面朝莫斯科花园环路(Garden Ring, 城区中心的环形大道)的一处曾是修道院和公园的小树林之中,作为为苏联金融部(NARKOMFIN)官员和他们家属所建的住所,Narkomfin大楼的设计为Ginzburg与其同事提供了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平台。学者Victor Buchli强调,尽管学术界长期以来通过这栋楼研究斯大林如何打压先锋艺术,以及俄国现代建筑如何影响柯布西耶,探索楼本身如何在所处社会环境下作为“社会冷凝器”运作也不该被忽略。

Narkomfin的原型是Dom Kommuna, 俄语中指集体住宅,其反应了根据革命性的马克思主义,重建日常生活和物质世界的尝试。OSA受俄国建设委员会(STROIKOM)的委托,设计了几种标准化住宅草案。1927年,它设计了包含三种单元形式(A,B,C)的”A-1”住宅。A单元容纳了三口之家并配有独立厨房和卫浴;B,C单元为双人夫妻和单身者所建,包括了集体使用的厨房,餐厅,卫浴,和托儿所。每个居住单元都配有嵌入式的壁橱以及挂在墙上折叠式的床。单独的居住单元可以被合并也可以被分开,来适应家庭结构的改变:一个资产阶级家庭最终会消失,其成员成为公社的一部分。1929年,设计了第二种更为激进的集体住宅草案,私人空间彻底消失。设计者相信当共产主义全面实现以后,该版本的集体住宅就可投入使用。当1929年Narkomfin建起时,斯大林已经掌权,并批评先锋艺术是“形式主义,”这种情境下构成主义建筑师处于一个被动且政治上有风险的位置,所以Ginzburg在建Narkomfin的时候不得不妥协,采取比之前的理想草案要保守的设计方式。

图片

图5 紫泥十二门无界社区

紫泥十二门无界社区是对位于广州番禺沙湾的紫泥堂纤维板厂的翻新改造,为扉建筑在2016至2018年期间所建(图5)。扉建筑通过探讨建筑空间的边界,建造符合地区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建筑。纤维板工厂是建于1953年的糖厂的180亩场地中的一部分,其于1998年停止运作。近几年来,许多文创机构进驻空出来的工厂楼。扉建筑的任务是把纤维板车间一栋三层的机电控制室设计成为“斜杠青年”(中国35岁以下从事非传统,多样化职业的青年)的居住地。正因为他们在不同领域多有涉猎,他们更愿意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展现给大众。所以设计的任务不仅在于把工业景观转化成居住空间,还在于对住户独特生活方式的展现。在像广州一样的高度城市化,人口过多的地方,设计社会冷凝器形式的住宅可以拉进空间内的人际交流,而且在当下的中国,无界社区的设计无需像Narkomfin一样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建筑师们能享有更大程度的自主话语权。

3. 平立面空间及其功能

图片

图6 Narkomfin大楼立面

根据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五点(立柱,横向长窗,自由立面,自由平面和屋顶花园),Ginzburg的Narkomfin公共住宅是纯粹的现代主义作品。这栋由混凝土建成的公寓楼共有5层(图6)。在第一层,众多柯布西耶式立柱支撑起这座大楼。在正立面,每一层都有一排水平的木框架长窗。屋顶的花园也包括了两层附加的建筑。立面无任何装饰,给人的观感简洁明朗,在1920年代的俄罗斯并不常见。在内部平面空间上,也是体现出了多样性。公寓主要包括3种类型:2-F,F和K单元(图7)。2-F单元适用于核心家庭,分为两种子类型:一种在第一层具有分开的完整厨房,浴室和饭厅等级,在第二层有两个5米高的房间(睡眠和起居室),个别只有一层但配置相同,该单元分布在3至5层。分布于1至2层的K单元旨在适应资产阶级以前的家庭安排,因为它们在不依赖于该区公共空间的情况下可以自给自足的。一楼是一个完全分开的小厨房和一个高5米的客厅。在最靠近客厅入口的拐角处的窗户上,有一个大立柱,它不仅在建筑结构上建立了一个固定的点,而且视觉上也可以充当客厅的焦点。在上层,沿着走廊向下望向客厅的还有3个房间。

新时代社会生活(byt)的最终表达是完全集体化的F单元,供个人和无子女夫妇使用。这些居住单元没有厨房,只有一个炉子,可以用来加热饭菜或煮茶。3至5层的F单位仅为个人提供睡眠,卫生清洁和单独工作的功能,从而促使居住者离开住所进入纯粹的公共场所来参加公共活动。K和F单位都展示了对家庭环境中公共空间的理解,这种社会主义公共空间已扩散到墙壁之外的自然世界中,以与资产阶级卧室的封闭,隐蔽和私人空间相抗衡(图8)。两个单位都采取了类似的策略,从公寓的主要视线范围内看不到厨房,浴室和卫生间的存在,以实现社会主义家庭空间的理想表达:一个宽敞的办公区和一个小的睡眠区。

与居住区通过廊桥相连的是Narkomfin大楼的两层高的公共活动区。第一层是带有淋浴,卫生间,更衣室和储藏室的体育馆,通过公共走廊的观景台通过廊桥和居住区二层相连接。公用区的上层包含餐厅,开放式走廊,厨房以及一个休息区和阅览室。公用区外部是共享服务设施:托儿所和一间洗衣房。遗憾的是,这栋楼从未成为一个真正的公社,由于前卫艺术思想被官方打压,这里的住户没有形成“公共冷凝器”或集体住宅的概念,却依旧把住所当成革命前住所的延续:例如最受住户喜欢的是传统的K单元;F单元的住户自行安装厨房设施;而楼顶花园的两层附加建筑,原本是作为公共娱乐空间使用,结果被商务部主管用作私人“空中别墅”。

图片

图7 三种居住单元的平面

图片

图8 K单元内部空间轴测图

和Narkomfin相比,无界社区进一步和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相吻合,因为它的平面与立面设计更为“自由”。首先,由清水混凝土建成的机电房的基本架构就是柯布西耶所提出的多米诺体系框架,在这个基础上,无界社区的构建是柯布西耶建筑五点的升华。楼体正中央安置了电梯,从一楼直通屋顶。虽然电梯显示可去的楼层变成了7层(包括楼顶),室内空间结构依旧是三个大的楼层,只不过是每层为了容纳更多的功能,加了间夹层。第一层是完全的公共空间,包括了3个多功能厅。二层和三层都是可从事多样化社会活动的6个居住单元,它们围绕着电梯厅,包含了会议室厅,多功能室,休息厅,厨房,洗手间,户内或户外花园等生活设施(图9-12)。每一个居住单元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根据风格被赋予了属于自己的名字(如,大宅门,半坡楼,绕峰台,云雾居等)。

Narkomfin只是简单地把居住空间分类为三类标准化的单元,而无界社区的设计则可以精致到每一个居住单元的独特的社会功能,充分考虑到住户的需求。因此,每一个居住单元的住户既有自己的纯私人空间,也有可以展现给来访者的空间。笔者将其称为“开放空间,”因为类似客厅会议厅的空间也是位于属于私人空间的居住单元之内。汪原教授在其文章中所列举的例子,恰好论证了这一点:二层夹层的“绕峰台”,根据主人饮茶的喜好,在正对入口的空间设置了半通透的和室,它既可成为客厅扩展的一部分,也可以独立成茶室,拉上隔板门则可成为卧室。如此自由变换功能的“开放式空间”是构成了居住单元独特性的基础,既可独自使用,也可以与人共享(图13)。

立面上,扉建筑的建筑师则打破了内与外以及楼层之间界限,使其不再是传统楼房的封闭状态。建筑师在多米诺框架结构的厂房,不仅在内叠加了多样化的功能单元,还在外加厚了建筑的边界。因此,这栋楼从外望过去,像是不同体块的巧妙的排列组合。立面上看,无界社区内部的很多活动都好似电影一般地对外展现出来,而且在夜晚时分灯光映衬下更为显著。不少在内部的空间都在立面中被表现,比如位于第三层“半坡楼”的黑色金属薄板制作的坡道,在楼外就可以看到,而在楼内走坡道的时候,从低层经历短暂的漆黑,上到高层(三楼夹层)的时候,就能远眺到窗外的远景,内与外相呼应(图14)。

另外,为平衡空间整体性和体块的碎片分散性,在保留原有建筑的檐口,拆除外围护墙体基础上,建筑师从外边柱上出挑了一系列宽大的板状构件,为建筑的外表提供了空间厚度。汪教授在其文章中指出,向内加厚的界面与居住单元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因而创造出邻里之间相互交流的有效空间。比如,一位住在夹层的住户,可以在阳台上,和下面的邻居互动(图15)。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在拿出自己的一点“私人空间”一起组成了一个属于公众的“开放空间”,所以“私人”与“公共”的界限再一次被打破, 二者融合成一种“开放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9-12 二层,二层夹层,三层,三层夹层平面图

图片

图13 茶室

图片

图14 黑色坡道

图片

图15 楼上和楼下的互动

Ginzburg在设计Narkomfin大楼的时候,把之前设计的标准化单元插入到室内空间当中,其策略是降低社交活动在私人居住空间的比重,只保留个人睡眠,卫生清洁,和独自工作的功能,进而把居住者“赶”到大楼居住空间外的公共空间,参与社会活动。虽然这种方式在当时很具有革命性,但是对于习惯于在传统居住空间之内进行如好友聚会等社交活动的住户来说,Ginzburg的“社会冷凝器”思想并不容易被他们接受。

而扉建筑在建造无界社区时,“无界”的设计思想打破了公共与私人,内部与外部,楼上与楼下之间的界限,除了卧室和厕所这种私密空间之外,其余的空间,如客厅,茶室,阳台,都可以成为一种对房主之外的其他社区用户开放从而进行集体活动(如聚会,饮茶,儿童玩乐等)的开放式空间。和Ginzburg相对“一刀切”的定义私人与公共空间的方式,扉建筑所采用的人性化设计,通过模糊二者的边界,来促进邻里的互动交流,更有效地取得建筑作为“社会冷凝器”的积极效果。

4. 自然景观与环境

作为“社会冷凝器”的建筑物,不仅要增进无论是公共还是私人的开放式空间里人与人的互动交流,也要强化人与自然的互动。Buchli指出,Narkomfin场地的建造包含了在不受资本主义工业城市影响下对于自然领域的理想孕育。面朝莫斯科花园环路,这块地盘曾是远离城市喧嚣的修道院,在革命之前有一个新古典风格的花园和休闲凉亭。虽然他们已经被拆除,但这种乌托邦一样的美丽环境给Ginzburg留下深刻印象,他希望集体住宅的居民在脱离之前那种资产阶级居住环境的同时,可以享受城市空间的居住环境。公寓楼建于树丛之间,下面有由柯布西耶式的立柱承重,来与周围的树枝相衬托(图16)。在理想田园背景下的现代集体公寓依旧能表达古典建筑的起源:回归到18世纪法国建筑理论家Marc-Antoine Laugier所说的,古典建筑的基础起源于古典时代人们在大自然用树枝搭的茅草房。

这个思想的借鉴说明了Ginzburg并非完全摒弃古典主义,但吸取了其精神形式的精华来更好地完善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就此Buchli称,Ginzburg意在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天堂,一个没有社会矛盾的社区,在其中人能够在无异化无压迫的乌托邦中实现自己的潜能。将一栋现代建筑置于典雅的自然景观之中,Ginzburg想要塑造一个对每一位集体中的个体都有益的社会主义乌托邦天堂。虽然Ginzburg在设计内部空间的时候考虑过空气流通,光照和住户健康的关系:例如F单元客厅和卧室是开放式衔接的方便通风,客厅配有大型窗户,而卧室则是水平条形长窗,这样是确保早晨射入卧室的光照足够却不会太强令人不适,而下午日光便经过花园树木的过滤照进客厅,让客厅工作的住户感到温暖舒适。

图片

图16 冬季被树干围绕的Narkomfin大楼

然而Narkomfin大楼虽然处于树林中,但建筑本身的设计几乎没有考虑绿化,相比之下,无界社区虽然坐落于工业厂房之间,但房屋对自然景观的吸纳是其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首先,位于楼前的的一堵旧墙,墙体被涂鸦,而墙后楼前则是几棵大榕树,和满是涂鸦墙体一起构成了“无界社区”里的门户(图17)。在楼的入口旁边,则有一个方形水池。水池所占据的是贯通室内室外的开放空间,水池中间种着挺立的竹子,它的上半部分透过圆形的开口伸入一楼的夹层。楼内随处可见绿色植物:客厅,卧室,厕所,楼道都又要它们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们不仅净化空气,还增添了室内园林一般的美感。譬如,一间厕所里面的洗手池上边挂着圆镜,后边则种着芭蕉叶。打开水龙头,潺潺的流水声配着芭蕉叶子,孕育出“雨打芭蕉”的诗境意象(图18)。阳台庭院里铺地的细沙碎石和置于其上的盆栽则带来日本禅花园的意境。

室内设计中,最常见的园林因素算是圆窗,系中国古典园林里重要母题之一。在多个居住单元的内均有圆窗,透过它们,可以望到远处的山景(图19)。在屋顶,围墙呈波浪形,在远处以节奏回荡着群山。这栋楼本是工业遗产,但在设计改造成公寓的过程中,植入自然景观。笔者认为,在改造的过程中,设计者并没有仅仅把场地的背景局限在厂区之内,而是扩展到更远的树林,村落,群山中,把自身作为近景,把它们作为远处的背景,相互衬托。

图片

图17 门口涂鸦的墙和身后的榕树

图片

图18 水池边的芭蕉

图片

图19 卧室的圆窗

Narkomfin大楼和无界社区的相同点是,它们都将建筑置于自然景观之中,Ginzburg的做法很直接,将楼房筑于树木之间,扉建筑则是把远处的自然景观作为背景。然而,自然景观对Narkomfin公寓楼自身的形式与结构影响并不大,这栋现代化的公寓楼是在一种标准化的居住单元的基础上建造而成,其内部设计并无任何自然景观因素的借鉴与使用。相比之下,扉建筑的设计师在改造机电楼的时候,使得安置的绿色植物成为改造后的“无界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环境,美观都起到正面的作用。另外,虽然二者的都在建造过程中借鉴了各自文化中与自然相关联的“古典语言”,Ginzburg只是将其运用于Narkomfin大楼的选址上,而该楼的现代形式即使是放在喧闹的市区也并不违和,相比之下,“无界社区”对古典园林里母题(圆窗)的使用,让住户可以更好地观赏大自然,再加上室内的绿色植被,每日与自然景观的接触促进了一个绿色的“社会冷凝器”的形成,这是Narkomfin大楼未曾达到的效果。

5. 二者在建筑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2-4小节里从不同视角对比了两个建筑作品之后,本节将简述这两个“社会冷凝器”在建筑历史中起到的角色作用。Narkomfin大楼所代表的俄罗斯构成主义建筑,以及其他在第一小节中所描述的苏联构成主义建筑师的成就(如Tatlin塔),在1980年代之前的西方建筑史学中,并未受到太多关注,因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包豪斯风格和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构成的一条主线,而苏联构成主义一直处于一个旁枝末节的位置。随着1980年代Ginzburg的著作被翻译成英文发行之后,西方的建筑历史学家才发现构成主义建筑的对现代建筑的贡献。

在俄国,由于斯大林时期对前卫艺术的打压,大众对构成主义建筑的不理解,和建筑师所受的政治压力,建“社会冷凝器”来打造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理想就此夭折。Narkomfin集体公寓自身也是内部空间被房客错误地使用(见第三小节),再加上常年失修,楼体早已破败不堪,直到2019年才在Moisei Ginzburg的孙子,俄国建筑师Alexei Ginzburg主持下被维修翻新。幸运的是,Victor Buchli等建筑历史学家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解读分析,将这栋楼的历史客观而生动地展现给大家。而这栋楼对柯布西耶的影响也被发掘出来。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插入式的居住单元是有Narkomfin大楼嵌入多样性标准化居住单元的影子。

一个世纪之后的无界社区,包含的各项促进社区内人际交流的功能,加上引入的自然景观,可以称得上是21世纪的“绿色社会冷凝器”。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中居住单元作为体块插入楼中的手法,是受Narkomfin大楼居住单元的嵌入方式所影响;无界社区的空间单元,也是像体块一样安置进多米诺体系结构的水泥厂房里。然而,扉建筑的创始人米笑女士告诉笔者,团队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并无特意考虑任何先例,只是秉着一个塑造“好玩的”空间这样单纯的想法,来完成机电楼的改造。也就是说,并非是如Ginzburg一样有开始项目前就早已构思好的标准化设计方案和形态思想的指引。

她也说到,她是在项目竣工之后看了专家的评论才了解到居住空间体块的插入和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的联系以及“社会冷凝器”的概念。在没有受任何“主义”,“风格”或是“先例”的约束,凭着让这栋楼“好玩”起来的设计初衷,最后达到了“社会冷凝器”的社会功能效果:塑造平等开放的空间。其理念和Ginzburg《风格与时代》中的“理性构成主义”的观点相贯通,即建筑师的工作方式远比建筑风格和设计手法重要。另外,打破公共与私人,内与外的边界,促进无界社区里人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人的流动,与Ginzburg所说的“只有通过在建筑之中发生的“运动”的理解,建筑的真正意义才会奏效,对其内在元素的组织和表达才能真正被揭示”相吻合。

最后,笔者强调对无界社区的良好管理和保护对研究当代“社会冷凝器”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社会冷凝器”的概念是Ginzburg和OSA的建筑师提出,Narkomfin集体宿舍楼是它的一场试验,但试验总体是失败的。尽管斯大林对的前卫文化的打压占一部分因素,对大楼自身的管理不善也是一个大的问题。由于住户仍习惯于革命前的传统居住方式,并未按照建筑师的意愿使用这些居住生活的空间,加上多年以来楼体本身的老化,无人愿意解决这些存在多时的问题,从而导致前年最终改造之前大楼内外的面目全非。“社会冷凝器”的试验也以失败告终。

在新时代的中国,虽然作为现代建筑的流派,Ginzburg代表的构成主义建筑远不如柯布西耶代表的国际主义建筑,格罗皮乌斯代表的包豪斯建筑一样广为人知,许多建筑师的作品或多或少带有“社会冷凝器”的目的,譬如,刘家琨设计的西村大院,其位于中央的庭院的步栈跑道和球场,成为附近居民活动交流的“社会冷凝器”,但是很少有作品像无界社区一样,能将社会冷凝器的概念融汇进室内的私人空间之内,将其转化为开放空间。Narkomfin大楼由于没有良好的管理和保护,“社会冷凝器”的功能完全没有展现的空间,更不用说大楼作为“社会冷凝器”的日常运作了。紫泥十二门无界社区从2018年投入使用至今,已举办了多场社会活动,未来也将会作为民宿使用。对这栋楼完善的管理和保护是建成之后必不可缺的一环,因为一个良好的建成环境可以让无界社区的居民更好的进行社交活动,“社会冷凝器”则会更好地显现出它的社会功能,而不再重蹈Narkomfin大楼的前车之鉴。另外,笔者认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这栋楼内发生的社会活动应该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作为审视“社会冷凝器”在中国实践的效果的客观证据。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2-5小节中,笔者根据每一个建筑的性质对二者进行了横向的对比。就时代背景而言,Narkomfin大楼的建造背后包含了浓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扉建筑对机电房的改造和无界社区的营造则更为自由;就平立面及其功能而言, Narkomfin严格将标准化的3种居住单元的平面立面事先规划好,再嵌入大楼中,而配有柯布西耶立柱,水平窗的大楼立面也是中规中矩。建筑师严格区分私人和公共空间,希望住户只是利用前者睡觉和清洁,而尽可能地来到后者参加公社举行的各项社会活动。相比之下,扉建筑平立面设计都较为灵活且开放,平面上,每个居住单元都各有不同,立面上,墙体并非是封闭状,而是将本属于室内的部分展现给楼外的人。在空间的布局上,扉建筑灵活地把室内室外,公共私人的边间打破,用“开放性空间”代表一切可以用来进行社区内居民互动的空间;Ginzburg借鉴古典建筑的精神,将场地选在了一片原先是花园的树林中,但楼本身和绿化毫无关联。扉建筑则把绿色植物置于无界社区各个角落中,运用了古典园林圆窗作为室内设计的母题,并把远处的群山作为大的背景,可以说无界社区对自然景观意境的提炼远大于Narkomfin大楼。

最后,历史上Narkomfin大楼虽然是“社会冷凝器”的概念的第一次实践,但出于政治原因和楼本身的管理和保护不佳,最终以失败告终。无界社区代表了中国当下“社会冷凝器”的试验,未来依然有不确定性,但在Narkomfin大楼的前车之鉴下,应该更好地做好楼的保护和管理,来让“社会冷凝器”的试验顺利进行下去。通过对比可以看出,Narkomfin大楼与紫泥无界社区都是社会冷凝器的前卫实践,并且在结构上反映了柯布西耶对于现代建筑的定义,但是无界社区在处理互动性社区空间关系上比前者更为灵活,其“无界”的理念将私人和公共空间的界限模糊化,二者都成为了开放空间,并且容纳了更多的自然绿色元素。因此,扉建筑对于无界社区的设计改造更加丰富而生动地表达了“社会冷凝器”的观念。


作者介绍:

本文作者崔雨初系扉建筑实习生,本科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历史专业,目前是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历史专业研究生。他的研究方向是现代建筑史,20世纪的中国建筑,和建筑史学史。在扉建筑实习的三个月以来,他通过历史资料,将扉建筑和扉美术馆所做的项目以历史的角度进行评估与分析,不仅深入探究了它们与过去的联系,还思考了它们对未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Ginzburg, M. IA (Moiseĭ IAkovlevich). Style and Epoch. Cambridge, Mass: Published for the Graham Foundation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the Fine Arts Chicago, Ill. and the Institute for Architecture and Urban Studies New York, N.Y. by MIT Press, 1982.

Fei Artecture, “About Us.” https://www.feiartecture.com/aboutus.html

Marx, Karl. Karl Marx: a Reader, ed. Jon Elster Cambridge, 1986.

Realist Manifesto, Naum Gabo and Antoine Pevsner, 1920. Accessed April 25, 2021. http://terezakis.com/realist-manifesto.html.

Victor Buchli. "Moisei Ginzburg's Narkomfin Communal House In Moscow: Contesting the Social and Material World."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vol. 57, no. 2, 1 Jun. 1998, pp. 160 - 181.

Willimott, Andrew. "Perestroika of Life." Architectural Review, no. 1445, 1 Oct. 2017, pp. 24 - 30.

汪原.“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冷凝器”—紫泥堂纤维板厂改造设计的意义”建筑学报2019年10月,第613期,pp. 92-97.


图片来源:

1:http://architectuul.com/architecture/tatlin-s-tower

图2:https://www.mascontext.com/tag/pedro-kok/  

图3:https://thecharnelhouse.org/2011/08/02/full-text-pdf-version-of-moisei-ginzburgs-style-and-epoch-1923-translated-by-anatole-senkevitch/ 

图4:https://www.mos.ru/en/news/item/27562073/ 

图5:https://www.archdaily.cn/cn/952369/yan-zhou-zi-ni-shi-er-men-wu-jie-she-qu-fei-jian-zhu

图6:https://www.pinterest.com.au/pin/378302437430931609/ 

图7:https://www.archdaily.com/959373/evolution-of-the-house-plan-in-europe-from-the-industrial-revolution-to-the-interwar-period

图8:http://www.pro-unit.org/2012/02/02/f-unit-narkomfin.html

图9-12:https://www.archdaily.cn/cn/952369/yan-zhou-zi-ni-shi-er-men-wu-jie-she-qu-fei-jian-zhu

图13:https://www.archdaily.cn/cn/952369/yan-zhou-zi-ni-shi-er-men-wu-jie-she-qu-fei-jian-zhu

图14:https://www.archdaily.cn/cn/952369/yan-zhou-zi-ni-shi-er-men-wu-jie-she-qu-fei-jian-zhu

图15:扉建筑档案

图16:Buchli. p. 170.

图17:https://www.archdaily.cn/cn/952369/yan-zhou-zi-ni-shi-er-men-wu-jie-she-qu-fei-jian-zhu

图18:笔者拍摄

图19:笔者拍摄


上一篇:崔雨初 | 农林菜市场空间改造:为日常的公共空间塑造“灵光”的反异化实践

下一篇:没有了!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