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术研究

何志森 | 我们从未如此渴望过与他人发生关联

时间:2020-03-28   访问量:1862

“建筑不只是盖房子,比盖房子更重要的是建构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联和共情。作为一名建筑师,我不认为下面分享的这些项目一定要归属到某种艺术的范畴,这些项目同时也是有关普通人的空间创作和实践。在我看来,这就是建筑。



何志森
扉美术馆馆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



美术馆...可以无界吗?

我是一名建筑师,准确地说,我是一名没有盖过房子的建筑师。
2017年末,我开始在扉美术馆工作美术馆坐落在广州东山口竹丝岗社区亿达大厦的负一层,与美术馆一墙之隔的是具有30多年历史的东山口农林肉菜市场。



2017年刚好是扉美术馆成立10周年,这是2017年之前美术馆和菜市场之间围墙的样子。

过去10年,扉美术馆举办过很多的当代艺术展,这些展览跟你去过的其它美术馆很相似,就是把艺术品供放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面。这种传统的“白盒子”展览方式和社区没有太大的关联。



在2017年底的时候,美术馆邀请艺术家宋冬把菜市场和美术馆之间的围墙做了一次改造,把原有的混凝土墙变成了 “无界的墙”。“无界的墙”上的旧门窗是宋冬从北京被拆的胡同房子里一件一件收集过来的。



2018年之前,社区的居民几乎不来美术馆。在他们的眼里艺术是阳春白雪,和每天的粗茶淡饭没有关系。所以在“无界的墙”作品完成之后,我们开始思考:艺术为什么不能参与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来?美术馆可不可以从室内走到街头?



美术馆...在街头?

2017年12月《无界的墙》开幕的时候,我们做的第一场展览就是吃饭。我们沿着“无界的墙”举办了一场“无界长街盆菜床宴”,用“床”当餐桌。我们邀请了几百位的社区居民、艺术家、政府官员、学者、菜市场摊贩、社区清洁工人在床上一起吃饭。



很多来美术馆看展的人看到这么多人在床上吃饭,以为是行为艺术,就纷纷开始围观拍照。床宴自然而然变成了一件艺术作品,这是美术馆第一场真正走向街头的展览。




之后我们开始组织社区居民在床上做更多有趣的事。比如,在床上一起做白日梦,在床上一起野餐,在床上一起看电影等等。



2018年春节前,我们邀请社区居民来美术馆摆摊,一张张原本用来睡觉的床变成了一个个销售不同货物的档口。



2018年元宵节那天,社区居民带着小孩在美术馆的床上一起画灯笼吃元宵。慢慢地,之前从不来美术馆的居民开始把美术馆当成他们日常交流的场所。



从2018年开始,沿着“无界的墙”这片空间就免费提供出来给社区居民做一些有创造性的日常活动。在我们眼里,任何具有创造性的行为都可称之为“艺术”,即便是广场舞。



这些活动开展了半年之后,我们又在思考:为什么社区居民一定要来美术馆做活动?艺术离开了美术馆,它还能是艺术吗?



美术馆...可以移动吗?

2018年7月,我发起了“移动的美术馆”工作坊,这个工作坊很简单:72个学生,12张床,168个小时,用“床”作媒介在社区里完成一件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当学生抬着床轰轰烈烈朝社区走的时候,一些居民根本不知道详情,就开始报警了。刚开始一两天,学生经常连床一起被警察的车“护送”回美术馆。



之后,学生和警察成为了朋友。学生开始和警察聊艺术,聊这次工作坊,警察又把这些信息传递给那些打电话投诉的居民。慢慢地,居民开始理解并接纳了学生们。在这里我分享两个学生是怎么在社区里面搞事的。

其中一个组想用床做一个流动的放映厅。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床上简单放一个投影机,然后去街头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放电影。



刚开始学生找各种各样可以放电影的白色墙面,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很多居民也不知道他们要干嘛。



后来学生开始想了很多天马行空的东西,比如说躺在地上像看星星一样看电影,但是也没有人来参与,最后学生自己躺在地上看电影。



直到有一天,他们在街头看到一位居民正在晾晒一条白色床单,他们就赶紧上前问那位居民能不能把床单借给他们放电影,没想到居民竟然同意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学生就把放映地点放在了晾晒现场。




之后学生就迅速占领了这块空间,摆上美术馆搬过来的小板凳和床,挂上电影海报,安装好设备,周边一户人家还免费给学生提供了电源。不负众望,当天晚上的放映吸引了很多小朋友来。放映结束后,小朋友都不肯离去。




而大人却觉得这个行为挺傻的,家里有电视,干吗还要在露天看电影?但是当我们第二天、第三天再放的时候,你可以发现一些小小的变化:大人越来越多了。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我们观察到大人们看电影和小孩子看电影是不一样的。大人们根本不在看电影,他们都在和街坊邻居家长里短,他们通过一起看电影认识了很多从未谋面的街坊。露天电影变成了一个人与他人之间重新建立关联的媒介。



一位社区居民这样感叹道:“在街头看电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亲切”

如果你足够细腻,你还可以观察到这个临时的放映空间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居民开始从家里搬沙发出来给来看电影的人坐;附近居民主动把车停到别的地方;一些居民甚至有意改变被单晾晒的方式,把下面的空间尽量腾出来给看电影的人使用。好的建筑空间可以激发人性的善



电影没放几天,街坊之间就开始有了小小的互动和交流。几天之后,学生们又去了另外一个场所放电影。整个社区在慢慢发生变化。


货车...也是公共空间?

工作坊的另外一个组叫“2小时花园”他们把一些社区被杂物占用或者废弃的公共空间整理出来,然后通过床和植物的介入,重新创造一个有趣的空间。


比如把共享单车占用的空间清理出来摆上床和植物,变成一个临时的小花园 ,邀路人一起在床上喝茶聊天。规则是他们只占用2个小时,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激活另外一个场所。




学生做的这些短暂介入就是想告诉社区居民:每一个人都拥有创造的能力,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创造力让身边的空间变得更好,人人都是设计师。




这个场所是在小区的一个巷子里,挨着一家快递店。一开始学生便在街道上放了床,假草皮和各种植物,把街道空间装饰成一个可以停留的小公园。但是这些摆设妨碍了居民的正常行走,这个介入也很快引来了周边街坊的投诉。直到一天,坐在过道上的大妈实在看不下去就开始教训起了学生:你们搞这些有什么鬼用!你们没事做就把后面那辆货车给拖走,这车不应该停在这里。



她投诉的这辆小货车就是旁边快递小哥店店主陈礼锋的,听大妈说这位小哥的脾气态度很不好,从来不没见他笑过。从那以后,学生开始把目光从床转移到了货车身上。



后来我们了解到,这辆货车傍晚才开走,白天大约有6小时的时间是停在那里的。街道执法人员也经常过来让小哥把车开走,但这社区没有其它地方可以给他停了。小哥要是没有了车,他就送不了快递了。了解这一情况之后,我们决定把小哥的货车打造成一个“6小时花园”

因为车的事情,小哥的心情本来就不好,看到学生还要来搞事,他根本就不想搭理,很生气地把他们撵走了。但不管小哥如何赶,学生都不放弃。

其中一位女生开始坐在小哥的店对面弹吉他唱歌,她想用歌声来打动小哥。



看小哥没反应,胆子越来越大,她们悄悄地移到小哥店门口唱。很多的街坊大妈看到女孩子在小哥店门前唱歌,以为这个女孩向小哥表白,大妈们就开始责备起小哥,劝他不要这样冷落女孩。小哥无可奈何,最后只好妥协,同意学生用他的小货车来做作品。



我们的态度很明确,不想把他的车移走,而是想把货车改造成一个可以被使用的场所。学生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知道,小哥的货车不仅不会占用社区空间资源,还可以为社区创造更多有趣的空间。



经过几天的努力,学生终于把货车变成了一个“6小时花园”。白天小哥不用车的时候,它可以开放出来给社区居民使用。




而学生最终的作业汇报,也吸引了很多的居民过来参观,连之前让小哥把车开走的执法人员也来和车留影了。



这个项目做完了之后,为了感谢小哥的支持,那天晚上我们就在店门前为他举办了一个街头派对。而那晚我们也看到了小哥第一次笑。



派对完了之后,我开始意识到学生一直在消费小哥的善良,把他的货车变成一个创作的素材做了一个作品,最终并没有为他带来什么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我觉得这个项目不能就这样结束了。


微笑...能传递吗?

经过几天和社区居民的交流之后,我们发现街坊对小哥印象总体不好,因为小哥从来不笑。很快我们决定要为小哥做另外一件事情:为小哥传递微笑


第一件事是我们把小哥骗到了美术馆,给他照了一张微笑的大头照。小哥其实蛮帅的,长得像一位大明星。所以我们第一时间想到了为小哥做一张明星海报。



海报做好后,学生就开始跟着小哥一起去不同地方送货。



当学生把小哥的海报放在车门后面的时候,门的锁刚好遮住了他的脸。当学生建议把锁换个位置的时候,小哥却告诉他们:不需要,这样挺好的,很能表达我现在的心情。我猜小哥说的心情就是一直想努力走出困境却一直被禁锢其中吧!





学生和小哥一起送货的这段时间发送了很多有趣的事,每到一个送货点,学生高高举着海报跟在小哥后面。很多居民第一次从海报上看到小哥微笑的样子,觉得很好笑。小哥也觉得尴尬,然而就是因为尴尬,小哥开始笑了。海报也就变成了小哥和街坊对话的语言。


小哥的店...也是美术馆?

当整个活动完成之后,我们把海报放在了小哥的店前面,每天吸引了很多社区居民前来观看,并开始打听小哥的故事。因为这张海报,隔阂慢慢开始消解。 

本来我们计划要把这个微笑项目放在美术馆展出,最后小哥觉得他的店也可以是美术馆,为什么不能在店里展出?



所以我们一起决定就在他的店里布展。当我们想在店门口安装电视用来播放传递微笑视频的时候,城管就过来阻止了,他们说任何视频在店的边界外播放都要审批。



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旋转臂。当城管来检查的时候我们把电视通过旋转臂转进店里,他们离开后再把电视转回到门外。



从那以后,小哥的脸上有更多笑容了,也开始主动和前来问长问短的街坊交流互动了。


2018年12月2日,我们给小哥的店前面竖了一个黄色的灯牌,上面刻着“无界博物馆” 5个大字。直到今天,小哥的店也是扉美术馆其中的一个展场。



作为一名在建筑学院教书的老师,我不认为上面分享的这些项目一定要归属到某种艺术的范畴,这些项目同时也是有关普通人的空间创作和实践。在我看来,这就是建筑。


建筑不只是盖房子,比盖房子更重要的是建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联和共情,建筑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和改变社会。

上一篇:菜市场美术馆项目 / 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岩松说》

下一篇:扉行团 | 跟着建筑去旅行,感受巴瓦的心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