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场村庙门石狮的开光仪式
“西场村有广州唯一的民间关帝庙,蓝田计划小组在这里做文化保育已经接近10年。
昨天带扉建筑同事岳靓、小朱去参加西场村庙门石狮的开光仪式。捐赠者系几十年前在西场村外西场电器城发家的几个老板,他们自2011年看到莫夜西场村文化保育短片就开始对关帝庙进行捐赠,而且每年都会叫上更多朋友参加。现在每逢关帝诞,远近蔡氏六房回来拜关帝筵开数百席。
07年认识莫夜的时候他刚从中大人类学系毕业几年,那时他已经开始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做文化保育工作。同村民开无数的协调会,有时只是为了帮他们把一间杂物房清理干净。昨天我们就体验了一回如何同村中长老过招。饭前半小时的会表面平平淡淡其实暗藏了好多回合了。想帮人,出钱,出力,都唔够,最奢侈系要花时间!莫夜至少放了10年青春在这些城中村了。
我其实都系12年去日本听北村先生介绍他做大地艺术祭的艰辛历程才明白莫夜真正的用心。那时蓝田小组也做了6年了。期间莫夜结婚生子,世界也更加纸醉金迷,所幸的是他还没有变,只是身边的志愿者换了好多拨了。莫夜和蓝田计划将近十年的坚持和持续的田野实践,为那些想要了解地道广州文化、想要相对深入接触、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人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
广州有莫夜这些后生仔,点会没文化?”
——米
▲ 西场村民为晚宴做准备
▲ 西场村村民共聚晚餐庆祝关帝庙石狮子开光
关于西场村18方工作坊
“空谈无意义,田野皆学术”——在接受田野工作的基础培训之后,尝试简单的田野调研及乡建工作,我们希望您参与工作坊后能与我们一起用自己的能力建设西场村。哪怕只是一次很简单的访谈与很小的创作,都可能会对西场村的未来发展带来积极意义。我们期望并正在做的是将所学所想所历得到来的经验与学识,真正运用于实践,怀抱对传统的尊敬之心并反馈于乡村社区。空谈无意义,田野皆学术。当然你可能会担心每个陌生人进驻调研及创作对于社区的影响,请您放心,蓝田计划在西场村已有8年的驻地经验,与西场村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希望我们所想学所学并不是仅仅是研究他人,而是真正的实践与反馈。如果您想做更深入的乡建工作,也可住入田野驿站进行进一步调研及创作。
[ 18方工作坊 第一期回顾 ]
18方工作坊第一期蓝田计划请来TT老师,她如今是交互设计专业的高校教师[她过去是一名学霸!还是一名科学家噢!还曾经在声学音乐合作研究所-蓬皮杜中心任研究员!]。她的研究领域是声音观念及装置、交互机制。她来到西场18方工作坊与工作坊参与者们共同讨论在西场村展开交互设计的可能性。
▲ TT老师现场在解读交互设计的案例
▲ 18方内的工作坊现场
▲ 现田野驿站已有两位驻地艺术家,他们均来自交互设计领域,照片为工作坊参与者参观田野驿站
▲ 工作坊参与者展开讨论
▲ 参与者正在观看《田野实战手册》
▲ 驻地艺术家阿勇正在整理田野资料
[ 18方工作坊 第二期回顾 ]
一、两位驻地艺术家讲述自己是如何完成西场村的地图绘制的。
二、蓝田计划发起人莫夜将会讲述人类学领域中的参与式调研与地图绘制。
三、工作坊参与者将会收到一些问题,通过答题方式来完成任务。成绩较好者可获得蓝田计划赠送的纪念品。
四、讨论在西场村公共空间的实地创作方案。
▲ 两位年轻艺术家的手绘地图,他们将会把此个地图画于西场村的公共空间墙上
关于蓝田计划
蓝田计划于2006年成立,是一个基于关注民间传统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自愿发起的文化保育团队。在过去他们以广州周边的城中村或者乡村作为试点,以行动组方式进入乡村社区,以服务乡村社区原生文化艺术为参与方式,为青年人提供一个可以相对深入接触、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平台。支持这个团队的学科包括艺术、人类学、历史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交互设计等。成员当中有艺术家、设计师、教师、人类学者、历史学者、媒体人、大学生等。在蓝田计划的践行过程中,他们将城市及乡村中一息尚存但日趋式微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形态采集记录下来,积聚成资料数据库,通过分享、研讨、展览及出版物的形式传播,并计划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传统文化保育的方法论及模型体系,并最终反馈到社区当中。
▲ 2011年蓝田计划赠西场村41斤巨型关刀。关刀在失踪半个世纪后重回西场村。
▲ 18方空间改造计划立面示意图